·
当一个基于信任和共识的“行动共同体”开始持续创造价值时,它就拥有了从一个“项目”,升级为一个“小生态”的潜力。
一个“项目”或“组织”,它的价值是由内向外、单向输出的。创始人就像船长,需要不断努力划船。而一个“生态”,它的价值是在网络中、多向流动的。创始人则更像一个“月亮”,核心工作是营造“引力场”,制造“洋流”。
如何从“划船”转向“制造洋流”?你需要完成三项核心的、极具操作性的工作:
核心工作一:设计“正和游戏”,而非“分配任务”
生态的本质,是一个“正和游戏”,即所有参与方,都能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,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。你的工作,不是去“分配任务”,而是去“设计游戏规则”。
- 案例:乡土教育生态
- 旧模式(分配任务): 你雇佣本地的匠人,给他们付课时费,让他们给城市来的孩子上课。这只是一个简单的“购买服务”。
- 新模式(设计游戏): 你将本地匠人,重新定义为“乡土文化导师”,并设计一套认证和赋能体系。你不仅付他们课时费,更重要的是,你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手艺,开发成可以被城市学校采购的“乡土课程包”。
- 结果: 在这个游戏里,匠人不再是“被雇佣者”,而是“价值共创者”。他们获得的,不仅是收入,更是尊严和专业发展。你的项目,也从一个“营地运营商”,变成了一个“乡土课程研发平台”。
核心工作二:讲述“共同的故事”,而非“创始人的故事”
一个项目,对外讲述的是“创始人的故事”和“产品的优势”。而一个生态,则需要讲述一个“共同体如何演化”的故事。你需要从一个“主角”,转变为一个“主持人”和“记录者”。
- 怎么做?
- 开放你的传播渠道: 将你的公众号、newsletter、播客,变成一个生态成员可以共同发声的“公共广场”。定期邀请生态里的不同角色——受益人、合作伙伴、志愿者——来分享他们的故事和视角。
- 创造共同的“传说”: 有意识地去发现和传播生态内部“成员帮助成员”的感人故事,将它们塑造成社群的“集体记忆”和“共同传说”。
核心工作三:建立“信任的路由器”,而非“权力的中心”
一个项目,信息和决策权都集中在创始人手中。而一个生态,则需要去中心化的信息和信任网络。你需要从一个“权力的中心”,转变为一个“信任的路由器”。
- 怎么做?
- 建立透明的“议事规则”: 对于生态的重要决策(比如资源如何分配,新成员如何加入),建立一个所有核心成员都可以参与的、透明的议事和决策机制。
- 创造“弱连接”的机会: 持续地、有意识地创造让生态内不同成员之间,可以产生“弱连接”的机会。比如,定期的线下聚会、跨界的主题分享、或者一个鼓励成员相互求助的线上“技能银行”。这些弱连接,是生态网络保持韧性和活力的关键。
当你完成了这三项工作,一个神奇的现象就会发生:这个小生态会产生自己的“引力”。你不再需要声嘶力竭地去外部“拉资源”,那些与你同频的资源、人才、合作伙伴,会被你的生态引力“吸引”过来,共同汇入这股由你创造的、生生不息的“洋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