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鼓起勇气,决定背叛那个“旧范式”之后,我们用什么来构建“新范式”的基石?
这里存在两条截然不同的思维路径:“类比思维” 与 “第一性原理思维”。
绝大多数人,都依赖于“类比思维”。他们观察别人在做什么,然后试图去模仿和改良。比如,看到别人做乡村支教成功了,就想“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更大规模、更高效率的乡村支教?”。类比思维很安全,很省力,但它永远无法让你跳出旧范式。你最多只能成为一个更好的“模仿者”。
而一个具备“破局力”的创始人,则会采用更艰难、也更强大的“第一性原理思维”。
他们会像剥洋葱一样,把问题层层剥开,直至那个不可再被分割的“本质性真相”。
如何找到你的“第一性原理”?三把思维的手术刀
从“类比模仿”转向“第一性原理”的思考,不是一次顿悟,而是一场纪律严明的、勇敢的智力手术。它需要我们手持三把不同的“手术刀”,一层层切开包裹着问题的、由“共识”织就的坚韧外衣。
第一把手术刀:回归常识 (Return to Common Sense)
- 手术对象: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,但仔细一想却“反人性”的普遍共识。
- 核心动作: 提出一个孩子式的、天真的问题:“这……合理吗?”
- 实践案例: “教育是竞争的游戏”,这就是一个违反了常识的普遍共识。常识告诉我们,学习的本质是成长和好奇,而不是为了战胜身边的人。当我们用“常识”这把刀去解剖这个共识时,就会发现它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教育的初衷,异化了师生和同学的关系。
- 你需要问自己: 我们正在遵守的这个“规则”,是服务于人性的,还是在扭曲人性?
第二把手术刀:回归理性 (Return to Rationality)
- 手术对象: 那些听起来“政治正确”,但仔细推敲却“不科学、不现实”的普遍观念。
- 核心动作: 用社会学、心理学、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,去审视共识背后的逻辑基石。
- 实践案例: “教育公平 = 乡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学资源”。这个观念听起来无可挑剔。但“理性”会让我们追问:首先,城市本身就是为了聚集资源而存在,乡村与城市资源同等,这现实吗?其次,无论城市还是乡村,社区的连接和文化的传承对教育至关重要。那么,一个脱离乡土、完全复制城市模式的、不可持续的“公平”,真的是理性的选择吗?
- 你需要问自己: 支撑现有共识的那个‘平等’或‘效率’的观念,其理性的基石是什么?它是否忽略了某些更底层的科学原理?
第三把手术刀:回归社区 (Return to Community)
- 手术对象: 那些在宏大、匿名的社会系统中看似“无解”的困境。
核心动作: 将问题置于一个小规模的、充满信任的“社区”情境中,重新想象解决方案。
核心洞察: 很多在宏大系统中“不可能”的任务,在社区这个“微观环境”中是完全可能的。因为社区里有宏大系统所稀缺的核心要素:信任、联结、互惠和在地智慧。
实践案例: 在一个宏大的、标准化的教育系统中,要为一个被贴上“问题学生”或“差生”标签的孩子,提供真正个性化的、能激发他潜能的教育,几乎不可能。他会被各种僵化的指标和流程所束缚,老师没有精力,家长充满焦虑。
但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区里,一个有口皆碑的木匠师傅或车库里的程序员,完全有可能获得街坊邻里的信任,让大家安心地把那个“不爱读书”的孩子,一周有两天送到他的工坊里,跟着他学习一门具体的手艺,并在师徒般的真实关系中,重拾自信和目标。
这种“非正式”的、基于信任的、师徒制的教育,在宏大系统中成本高昂且难以想象,但在社区中,却是最高效、最温暖的解决方案。
你需要问自己: 如果抛开宏大的系统约束,在一个小规模的、充满信任的社区里,这个问题的‘最优解’会是什么样子?那个解法里,藏着哪些被我们忽视了的、关于“人如何成长与协作”的第一性原理?
通过这三把手术刀,我们得以从**“反常识”的现象中找到裂缝,用“理性”的原理分析裂缝的成因,最终在“社区”的真实互动中,找到构建新范式所需要的最坚实的“原子”——那些真正符合人性、理性和社群逻辑的第一性原理。
让我们回到乡村教育的例子。用第一性原理思考,我们不会去问“如何改进支教?”,而是会问:
- “教育”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?
答案可能不是“知识的灌输”,而是“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点燃”、“在真实世界中学习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”、“对自我和社区的认同”。
- “乡村”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?
答案可能不是“落后”和“匮乏”,而是“与自然的连接”、“紧密的社群关系”、“丰富的乡土文化”和“动手的智慧”。
当你用这两个“第一性原理”重新组合时,一个全新的范式就诞生了:原来,乡村本身,就是一座蕴含着独特教育价值的“富矿”,而不是一个等待被“扶贫”的洼地!
这,就是“非共识性洞察”诞生的时刻。它不是一个改良式的“小聪明”,而是一个基于事物本质的、颠覆性的“再发现”。
所以,请拿起你的思维手术刀:
你正在面对的问题,如果剥去所有行业的“最佳实践”和“成功案例”,它最内核的、由人性构成的“第一性原理”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