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,都像一场已经进行了很久的“游戏”。
这场游戏,有它约定俗成的“玩法”和“规则”,这就是“范式” (Paradigm)。它规定了什么是“问题”,什么是“解决方案”,什么是“资源”,什么是“成功”。
例如,在乡村教育问题上,旧的范式是:“问题”=乡村缺乏城市资源;“解决方案”=把城市资源输送下去;“成功”=乡村学生考上城市大学。
所有玩家——政府、公益组织、学校、甚至家长,都在这个既定的“游戏规则”下,勤奋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。
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来说,你的第一个责任,不是把这个旧游戏玩得更好,而是要勇敢地站出来,指出“这个游戏本身,可能就有问题”。
“共识”的陷阱:为什么我们都在模仿?
这个“游戏规则”之所以如此稳固,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依赖于“类比思维”在行动。
“类比思维”,就是观察游戏里的现有赢家,然后去模仿和改良他们的打法。看到别人做乡村支教成功了,就想“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更大规模、更高效率的乡村支教?”。
这很安全,也很省力,因为它让你感觉自己一直在“牌桌”上。但这也正是“共识”最可怕的地方:它通过提供一条看似正确的模仿路径,巧妙地囚禁了所有人的想象力。 你最多只能成为一个更好的“玩家”,却永远无法成为“游戏规则的制定者”。
“勇气”的真义:甘愿成为“房间里的傻瓜”
真正的破局,始于对整个游戏规则的背叛。
这需要一种极其罕见的智力上的勇气。
它不是指你敢于提出一个更好的“战术”,而是指,当所有人都默认要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”时,你敢于成为那个停下来问“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场比赛?”的人。
这是一种“挑战基本假设”的勇气。 你敢不敢去质疑那个所有人——包括专家、资方、甚至受益人自己——都信以为真的“基本假设”?你敢不敢问:“有没有可能,我们对‘成功’的定义本身,就是错的?”
这是一种“甘当异类”的勇气。 当你开始质疑游戏规则,你就不再是“一个更好的玩家”,而是一个“异端”。你就像一个在高速公路上逆行的人,所有人都会觉得你疯了。你是否拥有足够的内在力量,去承受这份孤独?
看见“另一个真相”的第一步,不是分析,而是选择。
是选择继续在旧的游戏规则里,做一个更高效的模仿者;还是选择背叛这个范-式,去开启一个全新的、属于你的游戏。
这个选择,无关对错,但它决定了你的事业,究竟是一个“改良品”,还是一个“开创品”。
所以,请审视你正在解决的问题:
统治这个领域的“旧范式”是什么?你那个与之不兼容的、甚至有些“离经叛道”的新猜想,又是什么?